九江学院论坛|点将台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539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江城市发展战略(暨建设区域国际化城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6 16:3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您可以点击控件上的播放按钮在线播放。注意,播放此媒体文件存在一些风险。
附加说明:动网论坛系统禁止了该文件的自动播放功能。
由于该用户没有发表自动播放多媒体文件的权限或者该版面被设置成不支持多媒体播放。

1,开篇

曾经,我们都经历过相同的事情,那就是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长辈会对这个小孩未来有所期望。例如:甲从小就聪明灵活,将来能做大事;乙从小遇事沉稳冷静,将来是当领导的好料子。。。而被长辈们期望的小孩也不负重望,长大了的确朝那个方向努力发展。同理,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也会存在着这份特别的感情,希望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好,尤其是当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发展潜力可观时。一个适当和合乎客观规律的发展目标定位就是实现人们最高期望值的关键。这个定位与城市规划不同,它决定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发展理念和战略思维在城市建设上的应用和实践,并将直接影响城市在较长时间里的发展方向和结果。

2,现状

       下面本人先提出第一个问题。九江将能够发展成什么样的城市?

      一直以来,没有人可以正面的充分的回答它,也没有人深入研究过。从为数不多的记载和资料中,我们依稀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例如:九江“十一五”规划中提到“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全力推进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和城市大建设战略”。此外,“十一五”规划中还具体设定了一些目标值。所有的这些战略规划和目标设定我们只能够理解为阶段性的成果和短暂性的定位,因为它只是部分表现和发挥出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潜能,却不是从更深层次的诠释九江的发展潜力,发展方向和发展价值。因此,决策部门仅仅依据每个阶段的规划纲要来评判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走一步算一步”,“今天只想今天事,甚至今天不想今天事,却想昨天事”,那么失去和错过发展机遇的可能性也是倍增的。

  抛开规划纲要和历届政府提出的口号来看,人们往往习惯于讲九江的历史,讲九江的文化,讲九江的美丽,讲九江的区位,讲九江的交通,讲九江的资源。这些方面的确是九江能被九江人引以为豪的优势和财产,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九江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突出以上任何一个方面的优势。以九江的美丽为例,九江集名山,名湖,名江,名城于一身,生态和人文环境在全国都属罕见,然而每年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两个硬性指标却与同为旅游名城的苏州差距甚远。我们不禁要问九江怎么了?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旅游业的九江为何迟迟不见成效?

   而我今天给出的答案就是:九江没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长远性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的滞后使我们付出了很多的“青春”。 因此,如果九江想要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不出现重蹈覆辙的局面,就必须对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做出合理的定位。下面通过三方面的事实来进一步论证。宏观方面,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以及新世纪以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一前一后对中国未来30——50年的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如今,虽然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环境里,战略细则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但是总的方向却没有根本性的动摇。这么多年过去,事实反复在证明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是正确,富有远见的。中观方面,与九江曾经同为四大米市的长沙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城市,当时由于实力较弱,不被大家看好,如今长沙人经过奋斗十多年后,再一次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并正式写入政府层面的发展战略中,通过观察长沙这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长沙人对城市国际化的那份渴望,而这份渴望也激发出了长沙人的建设热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新时代的国际化城市将呈现在人们面前。微观方面,以人为例。开头已经举例,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3,城市定位

  那么九江究竟可以发展成什么样的城市?

    有人说,是打造成江西的“北大门”;有人说是与南昌一道打造双核城市;有人说,是打造区域中心城市;而我却说,跳出九江看九江,跳出江西看九江,跳出全国看九江,将九江的城市潜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即:将九江不远的未来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翻开中国地图,我们不难发现九江的重要。

   从微观层面看,九江拥有未来中国发展的第四个制高点——长江黄金沿岸(前三个分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京九大动脉以及一系列其他主要动脉。

   从中观层面看,九江是江西唯一的外贸港口城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和武汉城市圈的重要连接点。

   从宏观层面看,九江处于珠三角,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同时辐射的缓冲地带,以及受国家层面的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

   因此,九江在微中 宏三个层面中均实现三角的稳定态势,透过经济一体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广大区域内各经济体长期开展经济合作的融合程度和彼此需求,客观上有着合理性和迫切性,而九江应该在新时期抓住这种机遇,将自己置身于更大更广阔的平台上,努力成为区域甚至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一部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6:32:46 | 只看该作者
4,分析

国际城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国际化大都市,第二种是国际化城市。前者是对国际政治、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超级城市,例如纽约,伦敦,香港和上海等。后者则是在某些方面具备国际化的水准,对区域国际范围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例如中国的博鳌,三亚等。受客观事实的限制,九江不可能成为前者,但是成不了前者不等于成不了后者。而成为后者就需要走出一条不同于香港和上海,不同于昆明和南宁,不同于博鳌和三亚的国际化城市的道路。即: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需要什么样的特色来指引九江走向国际化城市?

    我给出的答案是:长期举行带有品牌效应或者合作效应的区域国际性活动。一直以来,庐山是以世界性来冠名,举办了不少国际性质的活动,因为它是世界的山,九江虽然就在它脚下,不少人却不知道庐山在九江境内。这对九江打造区域国际化城市是致命的打击,而反观我们周围的一些也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城市在举办国际性活动时候均有意无意地突出城市的名字。例如:“博鳌亚洲论坛”,“南宁——中国与东盟共同举办永久性国际性活动的城市”,九江去年也举办了国际活动,即“第二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我看了很久也没有在活动的宣传文中找到“九江”二字。请问庐山是一座城市吗?不了解实情的外国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如何实现九江国际化城市的发展战略?

   我给出的答案是:引用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战略(2011——2015):努力将九江打造成江西的经济“次中心”, 江西的“北大门”。

第二步战略(2016——2025):利用十年时间,将九江打造成中部地区和长江沿岸的区域经济中心,全力以赴成为自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之后的长江沿岸第五个经济制高点。

第三步战略(2026——2035):利用十年时间,不断地巩固前十来年的发展基础,全力以赴实现区域国际化城市的远大梦想。

实现第一步战略是初步恢复九江的历史地位,也是江西中部率先崛起的需求。

实现第二步战略是重现九江历史上的辉煌,也是与九江城市潜力相符的宏伟目标。

实现第三步战略是为了将九江城市潜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也是为了塑造九江乃至江西新的辉煌。

  

  九江为了实现区域国际化城市远大理想,具体措施是什么?

  它包括城市产业、城市空间、城市服务、城市交通,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和城市理念。(其中城市产业、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我已在“对未来九江构建跨江大都市区”一文有了详细的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

1,城市服务。

  所谓城市服务就是指城市的服务业,也笼统地称为第三产业。一直以来,由于受到地缘和政策限制,自身认识的不足以及笼罩在武汉和南昌两个特大城市的阴影之下,九江的发展腹地不断地被挤压,本应该成为交通枢纽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一直未能实现。

下面通过一张表格把九江与周边若干城市在三产上的比较(数据:2009年)

地区
生产总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占生产总值比重

九江
831.36
298.27
35.9

芜湖
902.00
295.19
32.7

安庆
802.66
286.59
35.7

岳阳
1272.15
433.16
34.1

武汉
4560.62
2269.42
49.8

南昌
1837.5
709.16
38.6



                                                                       表1

从表1中,不难看出九江在与沿江目前同级别的城市在第三产业比重上略占优势,其中比芜湖高3.2%,比安庆高0.2%,比岳阳高1.8%,但与武汉和南昌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其中比武汉低13.9%,比南昌低2.7%,形成了一种离标兵越来越远,而追兵越来越近的态势。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是严重阻碍九江经济进一步腾飞的绊脚石。

下面通过一张表格将九江部分服务业与周边若干城市的比较。(数据:2009年)

名称(亿)
九江
芜湖
安庆
岳阳
武汉
南昌

房地产业(投资)
49.0
172.5
65.3
51.34
778.59
198.25

消费零售业(额)
240.51
241.51
287.9
431.15
2164.09
634.43

批发零售业(额)
207.53
212.81
226.4
384.5
1824.63
581.1

住宿餐饮业(额)
32.07
27.92
58.6
41.89
277.6
52.25

邮电业(总量)
29.72
34.58
38.41
62.46
284.83
52.28

旅游业(收入)
115.91
60.83
98.12
81.75
508.65
85.1

金融业(存款)
859.06
953.4
944.88
682.84
8575.56
3263.9

保险业(收入)
16.88
20.03
31.2
26.22
122.90
42.09











                                                                    表2

根据表2提供的信息,其中纵向比较,九江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拉动行业是传统型的消费零售业,现代型的金融保险业以及房地产等行业则相对滞后。横向比较,与沿江同类城市间虽互有胜负,但在金融保险和房地产行业与部分城市差距较大,且基数偏小;与区域中心城市的比较中,九江基本上处于全面落后的状态;此外,三产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没有表现出强劲的态势。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九江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与九江的城市地位,城市潜力是极其不相称的。

  为了扭转以上不利于九江今后进一步壮大的局面,九江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做到审时度势,构建区域物流中心。一个城市如果要成为物流中心,它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即市场条件,基础条件,操作条件和服务条件),我们不妨看看九江是否具备以上四个条件。首先,九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承东启西,引南接北,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由此看得出九江的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其次,九江拥有较长的长江沿线,是重要的临港城市,再加上有多条铁路和公路的交汇以及九江机场,九江满足了成为区域物流中心的基础。再次,九江拥有四百多万人口的巨大的消费市场,拥有7所高校和40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两类学校在校学生总共14万人,强大的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为九江构建物流中心提供必要的操作支撑。最后,九江正在实现物流保税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存在。但是,当条件往往优越的时候,必然会有事物的相反性,由于先前的战略失误和战略摇摆,九江的物流业起步慢,发展慢,发展生存的空间逐步被周边城市蚕食;由于周边存在着武汉,南昌以及合肥这样的区域特大中心城市,九江的物流市场容量受到较大的限制,相比于这些特大城市,九江没有成规模专业性很强的物流企业为九江的物流做支撑。考虑到以上种种不利因素,如何使九江在物流上保持有利的局面?我个人的看法是:依托港口和开发区,做大区域物流,兼顾国际物流,以公路和水路为主,兼顾铁路和民航的发展模式,使九江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岸率先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只有奠定了区域物流中心的基础后,才有进一步实现区域国际物流中心的可能。

  第二,立足技术支持,开展特色金融。金融水准的高低是一座城市是否实现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九江要想成为区域国际化城市,就必须先实现长江经济带第五个制高点的宏伟目标,那么也就意味着除了目前已经确立的长江经济带四个中心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以外,中部地区和长江沿岸地区城市谁率先实现金融制高点的控制,谁就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了先机。因此,在九江提出做强“百亿”骨干企业、培育十大产业集群之际,大力发展面向九江本土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特色金融服务,是九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战略选择。首先,任何一个企业起步都需要有必要的金融支持,用以维持它们的生存环境的必需;其次,产业集群化的出现意味着企业将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这必然会对一座城市的金融服务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用以实现更大程度的效益;最后,金融业不只是服务于其他行业而出现的行业,而是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并为一座城市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维持城市的活力和凝聚力。

  第三,实现产业提升,大力发展旅游。长期以来,九江都是全国的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每年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然而,在成绩光芒的背后,九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旅游理念单一,旅游管理措施滞后,旅游产业规模化发展缓慢的现状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如果九江在不久的将来真的着眼于打造区域国际化城市,那么我敢大胆地设想:九江的突破口就在旅游业上。从大背景来看,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地发展,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会越来越频繁,而这正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温床。从小背景来看,九江自2006年开始将“大旅游”战略正式写入“十一五”规划中,近些年,围绕着这个目标,九江做足了文章,先后开发了庐山西海,鄱阳湖观光,星子温泉项目等等。因此,未来九江的城市发展环境的塑造和提升很大程度取决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这本人呼吁:不要单一看待旅游业的发展,它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封闭行业,而是与许多行业存在着密切联系的行业,也是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未来,九江应该将旅游业与工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当它实现了国际化,九江将可以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届时九江收获地将不再只是名气。

  第四,壮大现代教育产业。无论是九江层面还是江西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对教育的不重视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从早先本人在另一篇文章中绘制的两张城市间的实力对比的表格来看(教育业和高新技术业),江西的几个主要城市与安徽芜湖和江苏苏州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如果九江乃至江西将来想有所作为的话,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来对待教育问题。因此,我呼吁九江在“十二五”规划中应将“科教兴市”战略写入,并进行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支持,而不只是平时开会的时候喊喊口号,开完会以后该干嘛还干嘛,一切照旧。首先,九江需要在恰当时机提出建设大学城和高新技术园区的设想,将教育与高新有效地进行结合;其次,为了弥补教育行业严重的财政不足,应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将教育作为一个产业进行风险投资,进而扩大教育产业的规模;最后,应将学校,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做到有机结合,学校出人和理念,科研单位出设备和提供条件,相关企业出资金,使得科研成果得以快速转化成经济效应,而不是将科研成果封存起来。

  第五,积极开展会展事宜。早先的一个章节中,本人在回答“需要什么样的特色来指引九江走向国际化城市”的问题时,我的阐述是:长期举行带有品牌效应或者合作效应的区域国际性活动。如何才能长期举办类似的活动呢?我的看法是:发展会展服务业。作为集会议,展览,旅游,商贸和文化于一身的综合性服务业,会展业因其影响大,消费高,利润丰厚,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备受青睐。就目前来看,九江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成型的会展行业,更谈不上会展经济了。因此,积极开展会展事宜,发展会展行业是九江未来的战略诉求,也是九江打造国际化城市的必要条件。所以,面对如此巨大的商机,九江没有理由不提前做好准备,如果依然坐等机遇,而不是去争取机遇,那么机遇必然会再一次失去。
3#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6:32:58 | 只看该作者
2,城市文化(古城保护与文化延续)

(1)古城保护

  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发展之源,历史意味着城市发展潜力,文化宣扬着城市品位。不得不说,九江这几年的发展势头快慢均与浓郁的人文气息和传统的历史风貌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更应该毫不保留的凸显城市文化,保护生我养我的历史古城。

  长期以来,九江在对待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延续,对原有古城风貌的冲击也在一步步地加大,许多的古迹在一次次道路扩宽中,在一座座建筑建设中留下“痛惜的泪”。古建筑不再有古城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的临时卖场。而在一次次时代的发展洗劫后,有幸有几处古迹存活下来,却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休养,不得不再一次投入新的生存空间争夺中。例如:九江建城的标志——浪井,如今只剩下一口孤井,周围的古老聚集区早已荡然无存;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例如:美孚洋行旧址、日本领事馆旧址等)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竟然变成一些单位的办公场所,完全改变了文物的属性。此外,一些古老的民居式建筑至今没有回归文物单位进行保护,仍旧处于住人状态。综上所述,九江古城的历史文化保护现状令人担忧,再加上九江迟迟不能成为国家级历史名城等因素的直接间接性的影响,对九江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的塑造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九江应该怎么做“古城保护”的工作?

  首先,对古城保护工作不能看成呆板,重复,无意义的工作。古城的价值就在于:没有九江古城也就不会有九江,没有九江古城的存在,九江将不再是流传千年的形象,而只是一个非常平庸的城市。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古城是过去的东西,对现在影响不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段古城的历史,九江还有底气说自己的历史吗?即便说出来,没有凭据,谁会信?



  其次,对古城保护工作应上升到提高城市形象的高度。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会在意自己所管理和生活的城市在外人眼里的印象如何,因此九江应该利用这种心态一方面在不断打造“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另一方面要突出古城价值在“画图”中的含义。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熏陶,也就不会有许多早已失去个性的现代化城市里,人们对古城价值的怀念,依恋与认同。




  再次,对古城保护工作应以努力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为宗旨。城市竞争力不单单只是表现在经济层面,如果说城市竞争力的硬实力以经济作为代表,那么历史文化就是城市竞争力中的软实力。九江作为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古城,任何遗留至今的物质还是精神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就是九江城市竞争力厚积薄发的动力。




那么做好九江古城保护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九江目前提出:“建设成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沿江港口城市”。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建设,怎么理清古城与新城的关系?其实,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与古城的保护之间并非是矛盾的,我们一直强调古城保护并不等于老城区不需要进行开发,相反,古城的保护正是促进老城的开发,如果九江城建的未来能够围绕着“现代与传统”,“山水与人文”共融的思路,那么收获的不单单只是古城保护的阶段性胜利,而是城市元素的完美结合,也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最佳体现。



(2)文化延续



  说到城市文化我不得不提下我的第二故乡——苏州,苏州经过十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的磨合,成功将苏州文化转变成文化苏州,看似简单的词语调换却将苏州由量提升转变成质的提升。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当年新加坡想在内地建设工业园,当时提出了两个条件:一,必须是花园城市;二,必须面对日韩市场。而北京方面给出了几个选择:威海,青岛,烟台,无锡。新加坡考察团对以上几个城市都不是很满意,最后考察完无锡之后,路过苏州时,考察团却被苏州深深吸引了。因为苏州拿出当时最能体现苏州文化的三样东西——苏州园林,苏绣和苏州盆景,园林展现了苏州文化的优雅,苏绣展现了苏州文化的精细,盆景展现了苏州文化的精致。尽管当时苏州在许多方面都很落后,然而因为文化折射出的城市核心竞争力,最终使新加坡决定在苏州建设工业园,从此,苏州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九江自古以来“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是多种文化交融的圣地。但是很长时间里,九江的文化似乎局限在纸笔间,例如:山水文化的直接体现是山水田园诗;商贸文化的直接体现是账本和契约;宗教文化的直接体现是经书美诗;红色文化的直接体现是文件描绘和历史记载。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九江的文化只是一种形式吗?如何将九江的文化转变成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系列的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够第一时间给出合理的回答。不过,有一种方式或许能改变这一尴尬的局面。那就是“文化的改变”,也可以说是“文化的革新”。具体措施是: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体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同步进行革新,进而塑造出具有九江特色的“九江精神”。其中在文化事业方面,九江应着力建设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增加本地文化在大众人群中的亲切感与认同感;文化产业方面,应对现有从事文化产业的机构,单位和组织进行合理的引导,突出文化产业规模化,多频度多层次的举办意在彰显本地文化的大型活动,强调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即文化旅游;文化体制方面,相关文化事业单位应快速转变角色扮演,即“管理文化”向“服务文化”转变。
4#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6:33:16 | 只看该作者
3,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我在这里主要论述城市生态环境对九江实现区域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性。九江是著名的旅游和历史名城,为了成功将九江的旅游品牌打入世界的市场,成就九江区域国际化城市的梦想,在做好保护古城工作的同时,九江更不应该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为,在九江主打的六张城市名片中【一山(庐山)一寺(东林寺)一湖(鄱阳湖)一江(长江)庐山西海和共青城】有四张就是生态名片。可以说,九江就是睡在大自然的温床之上。如果为了一时的成绩,而去牺牲九江无与伦比的“丽质”,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首先,城市工业设施布局不合理,随意建设,排污无限和河道沿岸居民环保意识不强,随意排放污水,乱丢垃圾等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剧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前段时间发生的“十里河又变成了龙须沟”。

  其次,由于城市开发的需要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对城市周边的一些山体进行破坏性毁灭性的开发。例如:“漫山遍野”的采石场正在“热火朝天”的工作着。

  再次,由于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认识的不足,使得官方到民间的保护生态工作走入了一个误区,那便是注重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却忽略了对人文生态的建设。例如:九江部分人口密集的小区里仍然是房子紧挨着房子,没有生态的感觉,社会上没有形成一种自发性的绿色消费观念等。



说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究竟该怎么尽可能解决和避免?



  我个人的看法是:无论是大方面的城市还是小方面的个人均需要摆脱“亚健康”的误区,只有正确认识到“亚健康”在生态环境中起到的是危害作用,而不是促进作用,那么我们才有实现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可能。



  首先,实现了小康不等于实现了生态的健康。我们往往喜欢强调我们城市的经济达到什么水平,却有意无意的回避经济成果所附加的环境危害。



  其次,一些目前看似很协调生态的事务并不能说明将来也同样的生态协调。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道路的承载问题,修建雅格泰到规划设计院的南湖支路时,规划部门和承建部门并没有考虑长远的问题,以为只要满足当时几年时间内道路承载需求就可以了,谁知道这条路还没有修建多长时间就开始表现出“供不应求”的弊端,交通堵塞成为了当地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



  再次,稳定和睦的社会氛围也是实现城市生态健康的重要部分。城市生态环境不只是表现在自然环境的属性上,人文环境的属性亦是城市生态环境,如果没有一个稳定和睦的社会氛围来孕育人文环境,那么这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是不完整的。



  综上所述,九江如果想获得更加宽广的未来(即:实现区域国际化城市),就必须在城市生态环境上做好准备,因为它是旅游国际化的需要,是打造现代宜居城市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城市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后,不少地方开始城市理念的新探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城市经营理念。不难理解,与传统的理念模式比较,城市经营理念对城市建设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因为它是对城市建设来源资金的一次创造性的拓宽。现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薄熙来曾经讲过一句非常经典话,他说:“作为一市之长,他的责任无疑是抓好城市本身,市长需要懂得什么是自己最重要的资产。城市管理者如果把自己等同于企业家,实际上只是多管了几家企业而已,但是却丢掉了城市经营理念,丢掉了整座城市增值的重要的经济机会。”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经营理念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城市可用以经营的资源有很多,像土地,山水和空间等自然资源,像桥梁,道路,电力等基础资源,像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以及品牌资源等等。可以说,只要与城市有着紧密联系的资源均可纳入城市经营的范畴,并且这个范畴还在不断地扩大中。

  从目前九江的城市经营现状来看,九江在突出城市品牌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像青岛,大家立刻会想到海尔,海信等;像芜湖,大家立刻会想到奇瑞;像柳州,大家会想到两面针等。有人也许会说,庐山不就是九江的城市品牌么?而我在本文的前半部分已经着重强调:在不少地方,大家并没有将庐山与九江联系起来的意识,如果询问的对象是外国人,恐怕知道人会更加少。另一方面,九江对城市产品经营理念与城市环境经营理念的结合思考的程度不够,长时间以来,仍旧片面地认为:“环境是环境,产品是产品”。



透过现状看本质,九江应该如何培养城市经营理念?



第一,突出强化九江的环境与文化优势。作为培养城市经营理念里最重要的一环——塑造城市的品牌,城市形象变得尤为重要,而体现城市形象的最佳媒介便是环境与文化。可以说,突出环境与文化优势就是为了培养城市的特有气质,而这种气质就是一种品牌。(具体例子前面已经提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第二,强调法治九江和诚信九江的意义。作为培养城市经营理念的第二环——城市内涵,提升城市的软硬实力便是最好的方式。将城市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同时上升到培养城市内涵的高度时,尤其要强调法治与诚信的重要。例如:以前九江在招商引资中会出现招来的商留不住的情况,其实说到底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加以限制和设置障碍本身就已经超越了法治的范畴,因此,无论是招商过程中还是别的方面,九江必须讲究依法办事,而不是依人办事。换句话说:依法办事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亲商,安商”之举。而对于诚信方面来说,九江该做的便是:一方面强调和宣传九江商贸文化中的“重信守诺”,不但给本地人传递一个信息,而且也是在向外面的人突出九江做诚信之城的决心;另一方面,在完成第一个方面的基础上,九江应向更高层次的诚信推进,即:开始城市信用建设(它包括信用政府,信用企业和信用个人),任何一方违反了城市信用的原则均要受到相应的惩戒。

第三,做好具有“前瞻性”和“刚性”的规划。多年来,九江城市建设出现较为混乱的局面,像:“龙开河填了又挖”,“宋城建了又拆”等,许多人把这种现象归为:一届领导一个思路,在不考虑前沿后果的情况下,强行对既成事实进行人为意愿的改变。我将这种现象归类为规划的“刚性”不足,即:因为规划没有形成一定意义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应,所以才造成领导换届之后规划随意频繁的变更,这种随意的举动最终受损的是人民群众和城市的总体面貌。对于规划的“前瞻性”,我想很多人还是理解的。我在这里主要强调九江的交通规划和八里湖新区和老城区的规划问题。第一,交通规划问题。前面已经举了雅格泰到规划设计院的南湖之路交通拥挤的例子,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当时的规划部门和承建部门并没有仔细研究和分析修建南湖之路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今后道路交通承载量的科学预测。第二,八里湖新区和老城区的规划问题。在写本篇战略报告的过程时,我的朋友在同步进行浔阳古迹的寻踪,从他给我反馈的信息来看,九江许多的古迹毁在了“文革时期”和“开发商”手里(通过一张图进行比较),幸存的古迹的生存现状也不容乐观。(我在古城保护一节中有详细介绍)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多被毁的古迹主要集中在两片区域,即:大中路西段的一大片地区(包括老火车站)和同文中学片区。  如果政府对这两片地区的古迹进行选择性着重性的恢复与重建,将老城区切实地当成一块古城区和未来能与庐山齐名的旅游胜地来对待,那么这片土地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大概思路是:将图片中古迹集中地区打造成九江实实在在的古城区,营造一种古城的氛围,而八里湖新区作为未来的城市现代化中心,商业中心地段。因此,我呼吁九江应该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着重突出“古典与现代”,“山水与人文”共融的思路,而不是建设成一个不伦不类的样子,即:老城区没有老城的味道,新城区做不好现代都市的感觉。只有实现了以上四种城市元素的共融,九江的城市建设才会有质的飞跃,实现区域国际化城市的梦想也就不会遥远。



5,结尾

对于今天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的九江来说,建设国际化城市一定是一个严峻而富有挑战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树立信心,顽强拼搏,永远依靠人民,为着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革开放,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九江的城市国际化就一定能够实现!
5#
发表于 2011-3-6 16:37:32 | 只看该作者
希望九江能够越来越美好,不过现实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比如出租车问题,这些不解决好,城市想发展起来,做梦。。。。。。
6#
发表于 2011-3-6 16:49:10 | 只看该作者
管你们政府怎么建设城市,怎么发展城市 , 市政府必须要提供给市民一份月薪一万元 以上的工作岗位就是硬道理。非九江籍贯的外来毕业生来九江一律不安排工作。 九江本地 毕业生不回九江工作 但想在九江买房买车的要多出一倍的费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九江学院论坛|点将台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5-18 07:43 , Processed in 0.30817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